防静电工作服知识理论和材料类别
来源:www.delesd.com 更新时间:2014/8/2 10:13:29浏览量:
故有关规范也不太一致。较多的也较权威的现行规范的规定为,绝缘资料是指那些其电阻率逾越静电耗散材料的上限的资料。绝缘资料不属于静电防护资料的范畴。由于它划分与静电耗散材料连在一起。具有外表电阻率大于 11012Ω /m2或体积电阻率大于 11011Ω·cm资料属于绝缘资料。
所穿的服装与外界介质外表(例如工作台面、椅面、工具、器具等)之间、各层衣服之间、内衣与皮肤之间,操作者在正常生产活动中。直至行走时鞋底与地坪之间,都会由于频繁的接触分离和摩擦而使得服装和鞋子带电,特别是穿用高绝缘性能的化纤衣料时会使带电加剧。服装和鞋子的局部所带静电荷按介质上电荷的流散规律而逐渐流散到全表面,达到平衡时形成服装上一定的静电压。当然,由于人体自身是良导体,服装的带电会由于静电感应而使人体皮肤周身带电,也形成一定的静电压。于是对于操作工而言,存在两个可能的放电通道;一个是指尖(皮肤)与接地导体间的放电,另一个是工作服与接地导体间的放电。这两种放电都可能对静电敏感器件造成损害。防静电腕带虽能消除第一种放电危险,但却不能消除第二种放电危险。这是因为腕带只能消除作为良导体的人体皮肤上的静电,而不可能泄漏掉绝缘性较强的服装上的静电。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消除人体皮肤静电,而忽略了或没有足够重视消除服装静电,这是需要改进的
常用物品的摩擦起电序列:
越易发生负电荷;反之,下表中越靠左侧的物品。越靠右侧的物品,越易发生正电荷。亦即,序列中距离越远的物品之间相互接触分离或摩擦,发生的静电电位就越高。
1静电导体资料
指其外表或物体内部导电的资料,22或体积电阻率小于或等于 1104Ω·cm静电防护资料划归静电导体资料类。其中,又将外表电阻率小于×104Ω/m2或体积电阻率小于或等于 1103Ω·cm资料定义为静电屏蔽资料,即静电屏蔽资料属于静电导体资料的一部分。
2静电耗散材料
较多的规范(例如现行 MIL规范和最近两年出台的IEC规范草案)规定, 指能快速耗散其外表或物体内部静电荷的资料。其所具有的电阻率范围一些规范规定不一。外表电阻率大于 1105Ω /m2但小于或等于 11012Ω /m2或体积电阻率大于 1104Ω·cm但小于 11011Ω·cm静电防护资料为静电耗散材料。
3抗静电材料
有的规范,22但小于和等于 11014Ω /m2范围的静电防护资料定义为抗静电材料。许多常用资料事实上都在此范围之内,例如密胺薄层材料、高电阻的体导电塑料、干净棉花、硬质纤维板、本制品、纸制品等。1991年发布的修订 A版,改变了这种划类方法,不再使用抗静电材料的概念。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有关防静电资料规范的讨论中,专家们比较倾向的意见认为“抗静电材料”这个概念比较笼统,主张不宜再用。